课程编号: 开课单位:实验动物科学部
实验动物学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The Science of Laboratory Animal)
学 分:1.5 学 时:32
考试方式:考试 教学方式:讲授与示教结合
主讲教师:杨果杰 郑振辉 石晶 郭长占 贺争鸣 课程类型:C
授课对象:从事动物实验研究的各类、各专业研究生及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
教学目的:了解国内外实验动物学发展状况和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了解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实验动物。根据北京市科委的有关文件,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北京市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
主要内容
Ⅰ.常用实验动物
一、实验动物学绪论
1.实验动物学定义
2.什么是实验动物
3.什么是动物实验
4.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发展概况和现状
5.国内有关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
1.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
2.普通级动物
3.清洁级动物
4.SPF级动物
5.无菌级动物
6.实验动物质量的微生物监测
三、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
1.近交系动物
2.封闭群动物
四、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与管理
1.实验动物设施分类
2.实验动物设施
3.动物实验设施
普通级动物实验设施、屏障设施、隔离设施
4.特殊动物实验设施
感染动物实验设施、药理毒理实验设施、RI动物实验设施、转基因动物实验设施
五、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
概述:R=(A+B+C)XD±E
(一)影响动物实验的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湿度、温度、气流、风速、换气次数等。
2.理化因素:二氧化碳等臭气、粉尘、噪声、照度。
3.居住因素:设施、笼架具、垫料、引水器
4.生物因素:饲养密度、微生物控制、与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二)影响动物实验的动物因素
(三)影响动物实验的营养因素
(四)影响动物实验的技术因素
六、实验动物的营养
七、实验动物的疾病
1.病毒
2.细菌
3.寄生虫
4.支原体
5.常见的人蓄共患病
八、常用实验动物及人类实验动物模型介绍
九、常用动物实验技术与方法
Ⅱ.转基因与基因敲除动物
十、转基因动物的定义
十一、转基因小鼠技术的发展
1.基因的随机整合
2.基因的定点整合
3.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4.基因的时间可控性表达
十二、转基因动物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1.显微注射法
2.逆转录病毒载体法
十三、转基因动物的应用
1.基因功能的研究
2.建立疾病动物模型
3.建立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
十四、基因打靶技术
十五、基因打靶技术的原理
Ⅲ.“3R”理论及其进展
1.“3R”理论定义
2.国际“3R”理论发展状况
3.我国“3R”理论研究现状
4.“3R”理论今后发展思路